【媒體報導】雞排英雄推手 立志打造東方好萊塢 (新新聞)
愛電影、逃離電影,到現在行銷電影
電影《老莫的第二個春天》、《魯冰花》製片孫明泉(已歿),有個搗蛋兒子孫國欽。孫國欽六歲就在片廠和導演們玩耍,幻想著有一天也要搞電影,國中畢業卻跨行當起業務,沿街叫賣菜刀、掃把,老爸差點打斷他的腿。
孫國欽除了有個知名監製父親孫明泉,祖父也是電影放映師,堪稱是電影世家。「五、六歲的時候,我就混片廠,國小的時候,我請全班去看電影,電影讓我開心、感動到掉淚,是我小時候最甜的記憶。」孫國欽得意地說道。
曾拋棄電影想當經營之神
不過,小時候也夾雜一些不愉快的回憶,有些導演喜歡逗他玩,整天捉弄他,還當眾拉下他的褲子,氣得孫國欽回家跟老爸哭訴「阿伯脫我褲子啦!」他長大後才曉得,原來拍戲的人喜歡自娛娛人,個性都很豪放大膽。
孫的頑劣性格,國中畢業後爆發,他向上百個親朋好友取經,也讀了好幾遍經營之神王永慶、蔡萬霖的書,結論就是「學歷不是我要的,我不讀書了。」從那天起,有好長一段時間,電影都沒有在孫的夢裡出現。
孫國欽不讀高中去幹推銷員,十幾歲的他,叫賣過會員卡、菜刀、掃把或飲料機,卻讓家裡丟了大臉,「遠房親友們半年來打了一百多通電話勸我去念書,爸爸好幾次想打斷我的腿,還拿槌子K我的頭,但我還是不妥協。」不過,不是奮力叫賣就賺得到錢,走投無路還是得跟家裡伸手,老爸邊罵人邊心軟給錢,「早就告訴你,當初不能這樣做。」
當完兵,孫國欽跑到文具店當店員,月薪只有一萬五,扣掉房租、水電,每個月只剩三千元,「我只能吃二十五元的滷肉飯,連一顆五元的滷蛋都不敢叫,因為叫了,就不會有下一餐。」孫國欽講到這,眼淚居然簌簌流下來。
熬不過窮苦,他只好重回業務老本行,回到街頭叫賣手機電池、機殼。「我到電器行推銷,被老闆狠狠趕出去,連續三天碰壁,第四天老闆卻叫我去上班,他說,這麼有耐心的年輕人不多了,就這樣,我賣起了解碼器,有穩定的收入。」
不過,真正把他拉回人生正軌的事件,卻是九二一大地震。
雞排英雄讓他初嘗成功滋味
「那時電池每顆才兩三元,我批了幾萬顆電池想在路邊賣,卻遇上了九二一大地震,一夕之間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。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!」孫國欽生活不再顛沛流離,父親卻中風倒下,他終於告訴爸爸深藏心裡的祕密:「我想做電影。」
孫明泉把好友、福斯大中華區總經理涂銘介紹給兒子,孫國欽劈頭告訴涂銘「我想開電影公司。」涂銘冷冷地回他:「搞不清楚狀況,你是想送死嗎?」
孫國欽跟在暱稱「大哥」的涂銘身邊足足幾年,學著如何行銷,當時涂銘推掉電影《海角七號》的發行,但《海角七號》卻意外賣座,孫國欽發現,「除了片好,行銷也是通往賣座之路。」
他不再紙上談兵,借了好幾百萬開起電影公司,他到處看片,公司發行的第一部片,就是日本電影《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》,這部感人肺腑的片子,卻讓孫賠了上百萬元。
孫國欽的第二步,又選定名導張作驥的《當愛來的時候》,這部片入圍金馬獎十一項,孫投入八百萬元行銷,居然又賠了大錢,他不但得安撫生氣的股東,還得拉下臉到處募資。幸好,這時他相中《雞排英雄》的劇本,覺得這部片有機會賣座,人生出現一絲希望。
但他還沒成功之際,就面臨師父涂銘重病離世的打擊,孫國欽哭了三天,背負著師父的遺願,他發誓要繼續奮鬥下去。他以「台灣、人、情」系列出發,二○一一年《雞排英雄》搭著春節賀歲檔期後開出亮眼成績,一二年的《陣頭》,更讓他嘗到成功滋味。
「人生哪有一路順遂?」一三年的賀歲片《逗陣ㄟ》,又讓孫摔了一跤。這部片子宣傳預算爆增,上映時又遇到豬哥亮主演的《大尾鱸鰻》橫掃,孫忙著資遣員工,還得向親友借貸度日,跑銀行三點半,讓他耗盡心力。
「失敗是人生的禮物,重要的是不能放棄。」孫國欽說道。不死心的他繼續苦撐著,一四年,他發現政府針對微型企業有創櫃專案計畫,他學著寫企畫書,利用電影人的創意想法,通過了櫃買中心的考驗,當年底完成創櫃,正式掛牌。
運氣來了,小公司幸運成為資本額一億五千萬元的大公司,資本變多,孫國欽卻更謹慎了,因為人生再也不容許失敗,他這次找來會計師、律師等專業股東。
「我最喜歡《星際大戰》、《大法師》、《鋼鐵人》這類型電影。」他堅定地說,台灣電影必須循著好萊塢的商業模式行銷,光是守舊,絕對走不出去。
JYP模式打造台灣影視娛樂
「背著師父(涂銘)的招牌,不能漏氣。」孫國欽的夢想很大,未來幾年想要拍大片,也計畫仿效培植周子瑜等韓流明星的韓國JYP公司模式,打造台灣影視娛樂公司,努力栽培素人。
不到四十歲的孫國欽,之前的失敗經驗,讓他的臉上增添幾分務實,他堅信台灣電影的軟實力,想把電影推向全亞洲,甚至全世界,小人物的電影夢,將循著他規劃的藍圖,一步一步地踏實進行。
日期:2016-07-11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new7.com.tw/NewsView.aspx?t=&i=TXT20160330165829NO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