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Spotlighter 專訪】出一張嘴就嚇死你!BeatBox巨人張永
身著白袍在實驗室將玻璃瓶左傾右倒地研究毒理學,目前在台大醫學院毒理所唸博士班的張永身材高大魁武,用著細膩地心思做研究,讓人根本想像不到他擅長的音樂才藝,居然是不須樂器亦能隨時隨地表演的「節奏口技」(Beatbox)。
在1980年代,Doug.E.Fresh首先創作了這樣一個詞--Human Beatbox(人體節奏口技)。隨著嘻哈與饒舌文化的逐漸興起,Beatbox逐漸成為一種獨立的音樂次文化。受到喜愛者的傳承及支持,如今已會舉辦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,甚至有專門的表演團體出現。
隨著時代的發展,Beatbox已不再只是邊哼音樂、邊打節奏而已,還可以依照自己模仿的能力加入各種各樣的聲音與樂器。蟲鳴鳥叫、潺潺流水,電子音樂的音色模仿甚是傳統樂器如鋼琴、吉他聲音的模仿也越來越多。像張永就擅長模仿小號的聲音,抿起嘴輕吹出高亢的喇叭音色,宛若真的拿著一支小號在吹奏一般。
「大學才開始接觸Beatbox,那個時候我就已經知道有這個東西,但從來沒想過要去了解它。」大學的同學碰巧是Beatbox社團的,聽見張永能夠輕鬆地「卜滋克滋」打出節奏,節奏還打得有模有樣,便拉著他要一起去社團「見識見識」。
社團裡的人來自不同科系,卻有著同樣的嗜好與興趣,便是用嘴Beat出各種讓人熱血沸騰的節奏。張永很快就被這群人對音樂的熱情所吸引,於是開始踏上了自己的Beatbox之路。然而,剛開始練習的錯愕感卻襲上心頭。
(張永過去參加比賽的畫面/轉自youtube)
Beatbox入門難度高,挫折感很重
「我本來就會一點鋼琴、吉他跟小號,但Beatbox入門的難度跟樂器相比差太多。」張永說,鋼琴或吉他可能半年就能彈奏出不錯的曲子了。然而若是Beatbox,即使玩了半年還是只能發出幾個聲音,入行門檻相當高。「可是當你跨過這個門檻,你就會慢慢有成就感。」
Beatbox是無時無刻都可以練習的,與一般的樂器相比,這是一個簡單又難能可貴的優勢。不再給自己懶得拿出樂器、懶得找樂器的藉口,他的練習是無時無刻,甚至到後面可以做出許多特殊的聲音,譬如鳥叫。而他最擅長的是模仿小號,以beatbox來說這是難度相當高的技巧。「Beatbox的聲音都在口腔裡,我沒辦法把嘴巴剖開給你看,所以我們都會用一些概念或奇怪的方式教人。舉例像是『嗯』,吞空氣進去的時候像噎到一樣哽住,就會發出類似重低音鼓的聲音。」
想挑戰自我,陰錯陽差考取街頭藝人執照
「街頭藝人最辛苦的是要自己搬音響、帶麥克風,尤其是電源,常常根本沒有所以要自己帶。」談到自己在假日時的休閒,張永如果比較不忙的時候就會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到街頭表演。說起考街頭藝人執照的經過,張永只說是想「試試看」,結果就真的考上了。因為是興趣而非維持生計,張永很慶幸自己並不為此感到壓力,因為想靠街頭表演賺錢只能是難上加難。「如果是帶電源去表演,那過幾個小時就會沒電了。而且Beatbox比較單純,剛開始會有觀眾,可是大概30秒、1分鐘,觀眾就會膩了。」
張永認為,Beatbox比較難突破的地方,在於他只有「一張嘴」,音樂的表現過於單薄。不像A cappella(阿卡貝拉,無伴奏演唱)可以眾人配合,Beatbox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透過一張嘴做出許多的聲音。「所以我們要設計段子,但其實光做段子還是很容易讓人膩,最好是找人合作。像我就是有一個Partner(表演夥伴)是彈吉他唱歌,我會Beatbox配合他。「未來還是希望讓自己的段子更有音樂性一點,就是讓他有一些歌曲的聲音起伏。但還是等我博士班讀完再說吧!」
喜歡張永嗎?快去追蹤他喔!
張永的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00115277385
你,準備好成為下一個發光發熱的表演者了嗎?
如果你也是位表演者,歡迎聯絡我們,讓大家有機會知道你的故事!
-SPOTLIGHT SHOW,你的表演你來秀-
互動網媒中心 製作
Eden / Steven / Zui / Katherine